赞声不绝网赞声不绝网

竞跑“百千万” 绘出“实景图” ——看潮安区沙溪镇如何打造“一核一街三片区”

  走进潮安区沙溪镇,百千万工地上,竞跑街片建设者快马加鞭抢进度,绘出何打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点里,实景研学学生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潮安体验独特的区沙区竹文化;种养场中,“庖丁”变换着各种刀具,溪镇“解牛”全流程流畅运行……


49121718240002052.jpg

沙溪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再到“全域美”稳步迈进。造核


  去年以来,百千万沙溪镇以“头号工程”的竞跑街片精准之策、非常之力、绘出何打务实之举,实景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潮安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区沙区圩镇建设、溪镇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构建“一核一街三片区”空间格局,取得了经济发展有新局面、城乡建设水平有新提升、绿美生态建设有新亮点等显著成效,传递着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争先进位的鲜明信号。


  ■一线观察


  培育产业“繁花” 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


  建生态景区、推产业创新、制工艺品、促村民增收……小竹子,竟然拥有如此大能量?


  在竹博园经理吴耿明的带领下,记者走进竹博园里,满眼的翠绿扑面而来,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各种以竹打造的建筑与家具映入眼帘,或聚合成亭、或弯曲成桥,形成一道独特的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行至文创店内,各类竹制工艺品琳琅满目,据介绍,这些竹制品大多是由当地农户加工制作而成,寄放在店内销售。


  “园里目前有几十种竹子,有全世界最大的竹子——巨龙竹,有‘中国四大名竹’之一的金镶玉,有大熊猫最爱吃的箭竹……”竹博园经理吴耿明如数家珍,指着不同的竹林向记者介绍道,竹子可被制造加工成多种多样的竹产品,替代高碳产品,以竹代木、以竹代钢、以竹代塑,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竹博园由广东建中新竹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建中公司”)精心打造,占地约500亩。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竹子种植、竹类新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具有防腐防蛀防白蚁性能的新型竹材料产品已在广州、清远、肇庆、揭阳、潮州等市的“百千万工程”建设成功应用。


  经过多年的核心技术攻关,该公司在“以竹代塑”领域中获得13项国家专利,目前有“高分子碳化复合竹编土工格栅”“复合竹沥竹碳素土壤改良剂”“碳化竹编基复合管”等竹系列产品正式投产。


  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思路,建中公司也积极抢抓文旅“新风口”,下“竹”功夫,配套竹民宿、竹餐饮等新业态,研发研学课程,设立一天、五天以及一个月的深度研学旅游,努力将自有的潮州市竹生态产业园打造成竹建筑竹文化研学基地。


  “今年春节假期,园区每日人流量可达2万人次以上。园区内建设有小吃一条街,免费提供了几十个摊位供村民经营,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吴耿明说。


  沙溪镇全镇牛肉消耗量日均2万多斤,在春节、国庆等节假期,日均消耗量远超4万斤……依托高铁枢纽的牵引力、内聚力和辐射力,沙溪餐饮产业特别是牛肉火锅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围绕壮大“肉牛养殖、牛肉加工、牛肉丸营销”三大体系,近年来,沙溪镇借“牛势”、鼓“牛劲”、耕“牛链”、兴“牛业”,全力打造沙溪牛肉美食一条街,以做全做强肉牛产业全链条做活牛经济,为“百千万工程”添牛劲。


17071718240002052.jpg


  潮安区兆兴种养有限公司(下称“兆兴种养”)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角度。该公司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桑浦山下五嘉陇村,依托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建成3个牛场,占地683亩。该公司不仅是全市首家持有经营许可资质的生牛屠宰定点单位,更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牛肉丸制作技艺单位。


  “300斤牛肉必须在半小时内处理完毕,才能保留肉质里原有的水分,保证成丸的弹性。”兆兴种养总经理叶兆彬说。


  一颗颗弹牙的牛肉丸是怎么“修炼”而成的?第一道工序,在纤肥脂肪的包裹下,肉眼可见的是美味的跳动,取筋,选用优质的后腿肉,丰富的纤维在特殊刀工的处理下,仍旧保持着鲜活可人,将精选黄牛肉切块之后,用特制锤刀对牛肉进行捶打,不时观察肉的变化,细小的肉粒都会影响口感的变化,传统的手艺人将捏丸练就得炉火纯青,一开一合之间是对品质的不懈追求,100度的汤水,牛肉本身的香味,在跳动的水里孕育而生,通过专业仪器包装,牛肉丸再输送到客户手中。


  得益于叶家祖孙三代人50年传承的制作工艺,50年如一日的专注,该公司的拳头产品“兆兴香宝”牛肉丸不仅备受消费者青睐,还荣获第二届“潮州市十大手信”称号。


  如何“畜”势聚力“百千万工程”?近年来,沙溪镇从完善产业布局、规范行业秩序、打造发展引擎破题突围,把“沙溪牛肉”打造成为一张特色产业名片。以沙溪镇镜鸿路中明亭为中轴点,依托牛肉火锅美食一条街,做大做强“潮汕美食第一站”特色品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精心谋划打造 呈现美丽圩镇新图景


  乡村振兴,道路先行。日前,在镜鸿路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现场,记者见到,大型机械轰鸣作业,挖掘机、渣土车和沥青摊铺机、压路机来回穿梭,施工人员配合机械正在进行沥青面层摊铺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这条路拓宽我们期盼了很久。”“项目完工后,回家的路更畅通了。”……在镜鸿路,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沿街商户和村民,无一不对道路改造提升工程表示期待。


  民有所呼,我有所为。为切实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和生活环境,满足发展需要,沙溪镇听民声汇民智,顺民意解民忧,组织并实施潮安区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沙溪镇配套道路升级改造工程。


  “项目建设涉及镜鸿路、沙刘线、金贾线三条主干道约12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沙溪镇副镇长吴润镜介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对原约8米双向两车道的道路进行拓宽为15米双向四车道,同时补齐污水主管网,配套建设雨水管网,推进高压电线和通讯管网等三线落地工作,统一建设人行步道和路灯路树,预计项目完成后将改善周边村民和高铁往来群众的交通需求,也对沿途商铺和周边企业的稳步发展打下硬基础。


  道路的建设对提升乡镇品质、改善圩镇风貌等有着“起承转合”的关键作用。如何进一步扮靓圩镇,充实美丽乡村“调色板”?沙溪镇对标落实“七个一”建设要求,补齐短板弱项,做强特色亮点,有特色、有内涵的新风貌正在悄然呈现。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群众安居乐业、享受其中,美丽宜居,幸福满足。


  ——高品质打造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在仁沙路与站南路口连接处设置标志性景观,绿化美化提升周边环境,提升入镇“第一印象”;


  ——高标准打造一条美丽示范主街:加快推进镜鸿路(镇区段)升级改造工程,建设特色商业街,目前施工进度完成65%;


  ——高水平打造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加强圩镇建筑风貌管控,计划在镜鸿路(镇区段)路面施工竣工后,加强示范段两侧沿街铺面立面改造,统一外墙、广告牌,为全镇道路品质提升提供示范样板;


  ——高层次打造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将竹子作为主题元素进行种植应用,利用自然的榕湖美丽自然景观,在仁里打造一个以竹林、竹屋、竹亭为主要核心景观的绿美生态小公园;


  ——高效能打造一处美丽圩镇客厅:充分利用沙溪镇仁里小公园的地理位置优势,将其中占地面积约24平方米的竹屋打造成为集娱乐休闲、文化展览的会客厅;


  ——高要求打造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投入198万元升级改造沙溪一村农贸市场、提升环境卫生、规范经营管理;


  ——高质量打造一条美丽河道:投入540万元建设沙溪镇西总干渠建设示范段(沙二段),沿河砌石护坡、石栏杆,建设人行道和绿化带。


  每一处细节,给群众带来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也让沙溪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再到“全域美”稳步迈进。


  提升城乡品质 刷新城乡颜值新高度


  “环境美了,良好生态才会变成‘摇钱树’,城乡风光才能成为‘聚宝盆’。”贾里村90后村干部谢思浩深谙此道。


  夏日里的贾里村草木清新,池塘水色清澈,波光粼粼,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两岸之间,微风轻拂,带起岸边林木的青草香;村内房前屋后边角地被打造成“四小园”,各色各样的时令果蔬、争奇斗艳的花卉推门可见,一幅幅悠然惬意、生态宜居的画面跃然眼前,吸引游客竞相打卡。


56741718240002068.jpg

贾里村


  “水清了,岸绿了,鱼儿也回来了。”村民谢伯感叹,很难想象,这个池塘原本水体黑臭,淤泥堆积,环境变好了,自己也变成了优美生态的受益者。


  蝶变之姿从何而来?答案是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谢思浩介绍,自2023年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以来,贾里村进一步强化风貌管控,对标对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和“三线”治理工作。目前已出动人员350人次,出动各类机械20台次,累计清理积存垃圾超18吨,清理河道、池塘、沟渠等水域漂浮物和障碍物20处,拆除乱搭乱建等违法建筑16处,整改问题点84处。


  围绕主村道绿化美化提升、竹文化公园周边环境提升工作,贾里村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筹集68万元资金,在宝树路、庵头后溪路、西厝新桥西侧等六个区域开展绿化行动,已种植各类苗木约5000棵,切实巩固乡村风貌提升成果。


  这是沙溪镇突出风貌管控、聚焦绿美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沙溪镇以点带面,掀起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热潮。


  合力栽新苗,同绘绿美图。沙溪镇积极开展“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绿美沙溪”系列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妇女代表、青年团员等参与绿美生态建设。为提高全镇森林覆盖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沙溪镇在贾里村、上西林村、高厦二村开展乡贤林、青年林、巾帼林植树活动,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逐步带动其他村乡贤、企业积极参与到爱绿植绿行动中来。截至目前,全镇17个行政村已全面开展绿美生态建设工作,投入资金283.34万元,其中,发动乡贤及企业投入资金243.26万元,已种植各类苗木90719棵,其中乔木1773株,灌木19266株,竹子69680株,在全镇形成爱绿护绿植绿的良好氛围,让绿美生态建设深入人心。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考卷,沙溪镇正挥毫泼“绿”,描绘出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画卷。


  ■一把手访谈


  沙溪镇党委书记李声权:

  重槌推进“百千万工程”


  “沙溪镇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会议精神和省、市、区‘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汕潮揭三市交汇中心的区位优势,抢抓各项政策机遇,坚定不移以‘头号工程’力度重槌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力构建‘一核一街三片区’空间格局。”日前,沙溪镇党委书记李声权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如何在“百千万工程”热潮中“排兵布阵”?李声权认为,一是聚焦“一核”建设。紧扣“人文潮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要求,加快推进镇区核心村整村规划,结合前陇一村、前陇二村村庄规划,用好“世界美食之都”名片,以“前陇驿”的概念,绘就具有岭南风韵的场景,建设潮州特色乡村酒店,融入潮州传统文化、美食文化,感受乡愁的归属感,营造“心灵原乡”的氛围。


  二是聚焦“一街”打造。坚持“商贸强镇”,按照“宜商则商”原则,围绕美丽圩镇建设,大力推进镜鸿路主街建设,做好“三线”治理及沿线建筑外立面风貌提升工作,完善写字楼、酒店等商贸服务配套,规范经营秩序,引入品牌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牛肉火锅美食一条街”。


  三是聚焦“三片区”发展。结合沙溪农文旅、电商、温泉等特色产业资源,培育打造“美食之乡”“竹建之乡”“温泉之乡”品牌。


  ■ 记者手记


  变“客流量”为“客留量”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


  “City Walk”“特种兵式旅游”……如今,高铁安全快速、乘坐舒适等优点成为游客当下首选的旅行交通方式,不仅让八方游客“诗和远方”近在眼前,也让“世界美食之都”潮州的脉搏跳动得更加有力。


  在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潮汕站预计到发旅客超54万人次,日均到发旅客达6.7万人次。作为厦深高铁潮汕高铁站所在地,潮安区沙溪镇如何掌握“引流密码”,变“客流量”为“客留量”?


  笔者认为,便利的区位优势+原先特色产业资源为沙溪镇应因地制宜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以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持续提升“高铁门户”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完善配套设施是吸引人流和产业聚集的重要条件。沙溪镇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提高镇域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如建设乡村酒店,高质量打造好镜鸿路牛肉火锅美食一条街,加快力度推进镇区主干道升级改造建设工程和道路景观美化亮化工作,全力以赴打造“七个一”美丽圩镇样板。


  文旅产业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具有一业兴而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沙溪镇可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推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吸引更多的游客。


  跳出沙溪看沙溪。沙溪镇可以加强与周围乡镇的合作,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互利共赢,深入体验潮安的山水之美、人文之昌、风情之趣和休闲之乐。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此举措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潮州古城区的人流压力,形成错峰出游。


  总策划:黄树荣

  执行策划:吴俊溪 林桢武 邱显华

  统筹:李浩民

  文字:林宗楷

  摄影:蔡泳 蔡锶桐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吴燕珊

赞(185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赞声不绝网 » 竞跑“百千万” 绘出“实景图” ——看潮安区沙溪镇如何打造“一核一街三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