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瞄准“农文旅融合”,韶关典型镇如何“出招”?

  韶关素有“岭南名郡”之称,瞄准从梅关古道、农文珠玑古巷到如今贯通南北的旅融公路铁路,这座古城见证着岭南地区与北方腹地千百年来的合韶何出交汇融合。而如今,关典这些特色资源正随着“百千万工程”焕发出新的型镇活力。

  “施工图”变“实景画”,瞄准成如容易却艰辛。农文区位劣势如何抹平?丰富资源如何变现?三产如何融合?这是旅融粤东粤西粤北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必修课”,也是合韶何出韶关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必答题”。

  本期“镇委书记打擂台”节目来到韶关,关典对话南雄珠玑镇、型镇乐昌北乡镇“百千万工程”“一线施工队长”,瞄准看两座典型镇如何巧用特色资源,农文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旅融

  本期节目主持人是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黄进对话嘉宾是:

  ●韶关南雄市珠玑镇党委书记 刘春伟

  ●韶关乐昌市北乡镇党委书记 张其彬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所总规划师 莫茜茜

  ●南雄市富农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利强

  ●乐昌市北乡桂源马蹄农副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肖志平

  因地制宜

  特色文化为特色产业点睛

  主持人:作为中心镇,珠玑镇如何整合镇域资源,谋划产业发展?

  刘春伟:整合资源是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塑造文旅发展龙头品牌,促进梅岭鹅王一条街、古驿道建设,以及文旅节点的环境品质提升。

  夯实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依托丝苗米、南药这两个产业园,来对企业扩产增效。

  实现富民强村的新路径,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形成“村村有产业”发展格局。

  主持人:北乡如何立足本土的农业资源,发展农业特色农业?

  张其彬:第一是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发展的布局,我们明确了以马蹄产加销为主导的产业,推广“水稻+马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

  第二是加大投入,改善产业的发展条件,累计投入4.8亿元建设了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第三是科技赋能,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北乡与韶关学院签订了科技帮扶协议,开展土壤酸化治理工作,马蹄提质增效明显,202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了6.1亿元,同比增长15%。

  第四是创新运营,凝聚产业发展合力,通过统筹整合成立了农副产品专业联合社和强镇富村公司,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有效衔接。

  主持人:珠玑、北乡两个镇都处于欠发达地区,发展镇域特色产业碰到了哪些瓶颈?

  刘春伟:相对于珠三角发达地区,珠玑经济发展确实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存在区域劣势、经济总量偏小等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具体从五方面来发力:

  充分利用区域交通布局,发挥韶赣高速、韶赣铁路、国道以及刚开通的雄信高速公路等交通节点作用;

  立足广府文化发祥地、粤人故里资源优势,精准招商;

  依托珠玑古巷的文化品牌,打造省级特色文化小镇;

  依托东莞驻镇帮镇扶村帮扶单位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模式,打造数字化城镇。

  张其彬:北乡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融合不紧密。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锚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向:

  做强一产,加快推进3个总计投资额超9000万元的马蹄香芋农产品附加值提升项目,延长产业链条;

  做大二产,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全年招引投资项目10个以上,投资额超2亿元;

  做优三产,挖掘打造更多旅游景点和网红打卡点,打造“一产种养殖+二产加工业+三产旅游民宿”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主持人:节目现场的企业代表有什么诉求和建议?

  李利强:珠玑镇旅游资源丰富,对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具体有哪些举措?

  刘春伟:这是珠玑始终想解决想突破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从四方面来着手:

  在规划设计上下功夫,谋划粤赣驿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等项目;

  在旅游宣传上想办法,积极办好重走长征路、古巷寻根之旅文化活动,塑造特色旅游品牌;

  在产业支撑上寻突破,建设一批高端的民宿、乡村酒店,打造独特的梅岭鹅王餐饮品牌;

  在优化环境上抓细节,深入开展镇村人居环境整治。

  肖志平: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北乡镇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张其彬: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努力:

  一是摸清家底,乡情连线抓招商:创新开通“乡情连线”,利用乡贤人脉、资金、信息等资源拓展商情,促进更多项目投资落户北乡;

  二是走出去,发动全员大招商:发动全体镇村干部、老党员聚焦本地特色产业、文旅资源禀赋,坚持“走出去”开展全员招商活动;

  三是跑好腿,提升服务招好商: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北乡镇累计招引投资项目13个,涵盖农产品加工、民宿、制造业等领域,总投资额超2.97亿元。

  提升形象

  美丽圩镇为美好生活添彩

  主持人:美丽圩镇建设事关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北乡如何推动美丽圩镇形象提升?

  张其彬:我们聚焦圩镇风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质、绿化美化增效三大重点目标提升圩镇形象。

  一是强整治提升圩镇面貌,以“碧水沃田,绿色北乡”为主题,推进省道248线镇区段两旁房屋风貌提升,打造1.1公里长的特色风貌主街;

  二是补短板完善圩镇功能,打造了1.7万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圩镇客厅建设、农贸市场等设施的改造提升;

  三是以增绿化改善圩镇环境,规划建设绿化廊道示范带,形成一河两岸一公园的多功能滨河花园景观绿化带,实现了“开门见园”“出门见绿”。

  主持人:珠玑镇在美丽圩镇建设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刘春伟:我们主要围绕“五个好”来进行。

  一是规划好,聘请了规划专业团队上门把脉,全力做好美丽圩镇的规划布局;

  二是建设好,按照“1+4+7+N+9”的建设要求提升圩镇服务功能;

  三是环境好,通过见缝插绿、开门见绿,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

  四是乡风好,积极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营造良好乡风;

  五是管理好,通过网格化、智慧化、乡村征信积分制等,做好美丽圩镇的管护保障。

  主持人:目前美丽圩镇建设碰到了哪些瓶颈?

  刘春伟:珠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社区管理服务能力以及居民充分就业等现实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解决。我们重点从三方面来推进:

  一是基建项目与产业项目相结合,产业项目落在哪里,基础设施项目就建在哪里;

  二是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精准招引落户圩镇产业项目,持续推进人才驿站、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农村职业经理人”等工程;

  三是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结合,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不断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张其彬:当前北乡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将本地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点。我们主要的思路有三点:

  一是挖掘乡村文化,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举办民俗、农耕文化体验等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乡村的魅力和风情;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体验,通过乡村道路硬化、“白改黑”、增设路灯、旅游服务设施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三是创新营销手段,扩大市场影响力。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途径,进行精准营销。

  主持人:听完两位书记关于美丽圩镇建设的思路之后,专家有什么问题和建议?

  莫茜茜:珠玑镇历史文化深厚多元,如何在圩镇建设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场景体验?

  刘春伟:深入挖掘广府文化、红色文化跟古驿道文化等珠玑文化要素;二是打造“一城一景一特色”的新格局。三是积极组织四季春晚、重走长征路、非遗表演巡游等文旅活动。

  莫茜茜:北乡镇在圩镇建设中如何找准自身特色,融入农耕文化、历史文化的文化意涵,打响“中国马蹄之乡”的特色品牌?

  张其彬:在打造美丽圩镇上,北乡主要依托马蹄香芋主导产业融入马蹄文化特色元素,美丽主街房屋外立面提升,让圩镇整体充满“马蹄之乡”的韵味。

  农文旅融合

  品质提升助品牌打响声势

  主持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两个镇各有什么优势,遇到了哪些瓶颈?

  刘春伟:珠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优势明显。珠玑辖区内有不可移动的文物有55处,有国家级、省、市、县级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红色文化主题突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受制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受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辐射作用小。珠玑镇文旅资源丰富,但是辖区内农文旅资源暂未形成联动集成发展优势。

  张其彬:北乡地理区位优越,距高铁站13公里,距丹霞机场24.5公里。旅游资源丰富,有马蹄文化公园、香樟公园、美丽乡村东红村等旅游资源。产业特色鲜明,北乡马蹄享誉全国。镇村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为70.11%。

  目前我们遇到的发展瓶颈主要有:旅游景点还不够多,没有形成精品旅游路线;农文旅融合度还不够高,农文旅融合形式还比较单一。

  主持人:珠玑如何打造“岭南特色名镇”?

  刘春伟:在打造优质文旅名镇上,珠玑主要做好三篇文章:

  做好融合发展文章,充分挖掘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文化价值,擦亮广府原乡文化品牌;

  做好活化利用文章,通过办好姓氏文化旅游节,搭建文化传承平台;

  做好产业配套文章,持续开展珠玑古巷和梅关古道景区的提升工程,引入文旅产业等项目。

  主持人:北乡如何用好乡村游的热度,打造“网红村”?

  张其彬:去年,我们抢抓“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契机,极大改善了各村的村容村貌,各行政村均成功创建干净整洁村。

  同时,在上丛村打造了乡村酒店、东红村打造了和美乡村示范点等“网红打卡点”。

  主持人:在典型镇培育方面,两位书记有什么经验可以相互分享?

  刘春伟:北乡镇在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方面有什么经验做法?

  张其彬:一是坚持腾挪空间。深入开展“拆墙透绿”行动,有效腾挪绿化空间。

  二是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党员干部“亮身份、做表率”,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

  三是坚持以点带面,开展“四旁”“五边”绿化工作,实现了道路成景、村庄成景、田园成景;

  四是坚持长效管护。通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委托第三方管护圩镇绿化、将绿化美化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形成立体化管护模式;

  张其彬:珠玑镇在社会治理方面有什么经验?

  刘春伟:在乡村基层治理方面,我们持续推进“1+6+N”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积极创建“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以“雪亮工程+智慧化网格”建设为抓手,来建成“智享珠玑”多功能的指挥平台,充分发挥乡贤、热心人士等一些社会力量来参与治理,真正做到这“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主持人:最后请两位书记推荐一下各自的镇。

  刘春伟:尝美食踏古道,品非遗游古巷,忆古今看发展;广府原乡、千年珠玑欢迎您!

  张其彬:青山如黛,碧水悠悠。白鹭翩跹,田园如画。中国马蹄之乡,绿美北乡,欢迎您!

  【总制片】郎国华

  【总策划】王溪勇 王海军 陈戈 林焕辉 曹斯

  【编导统筹】彭琳 蒋才虎 黄进 石磊

  【视觉统筹】张由琼 李细华 张哲

  【主持】南方+记者 黄进

  【脚本】南方+记者 黄进 叶志强

  【采写】南方+记者 邵一弘 黄进 叶志强 范永敬 曹伟峰

  【拍摄】南方+记者 张冠军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海报】程子宜 丁薇薇 潘洁 谭唯

  【运营】丁晓然 尤立川

  【智库支持】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