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动“潮绣+婚纱礼服”创新发展 让潮州传统工艺走向世界

发表于 2024-06-28 05:09:45 来源:赞声不绝网

微信图片_20230411090155.png

  4月7日,推动统工中法两国元首在广州松园非正式会晤。潮绣创新现场,婚纱一件长约5米的礼服潮绣作品《岁朝清供》引人瞩目,在潮州业界人士中引发热烈反响。发展

  潮绣,让潮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州传当家花旦,始于唐代,艺走到明清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向世风格,按刺绣工艺分为绒绣、推动统工线绣、潮绣创新金银线绣、婚纱金绒混合绣等四大类。礼服垫高绣是发展潮绣区别于其他绣种的一大特征,作品因此富有浮雕艺术效果。让潮2006年,潮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幅大型博古屏风作品《岁朝清供》曾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也荣获2012年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是潮绣传统技艺的集大成者。《岁朝清供》为金绒垫绣,规格520×270cm,重达300公斤。作品构图饱满,色彩丰富,技法精湛,富有创意。主屏蟠龙环瓶绕,花魁满堂香,两侧博古彩瓶,花木争妍,衬以佳果时蔬,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眼目增明,为岁朝乐事。整幅作品富丽堂皇,气质高雅,韵味深长。

  谈起《岁朝清供》的创作,主创者、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康惠芳仍记忆犹新。“岁末年初,结合各种民间喜乐,古代文人常取一些时令佳果时蔬如柑橘、金石器玩、吉祥物什,参差错落地摆在案头上,成为屋中一景,这被称为‘岁朝清供’,作品便是以此为题材来创作。”她向记者介绍,该作品创作过程曲折不易,从构思到完工,期间曾多次拆线重绣,不断修改完善,共花了三年时间才绣制完成。作品以传统吉祥图案为题材,采用白银线刺绣垫高梅花,运用过桥针法表现灵芝,丝丝入扣,精工细作,寓意岁朝清供古意,暗香盈卷延年。

  潮绣作品《岁朝清供》在中法两国元首非正式会晤现场的亮相,也让从事潮绣30多年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潮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瑞玲备感鼓舞和期待。出于从小对潮绣的热爱,刘瑞玲毕业后于1990年至1995年在潮绣厂工作,师从潮绣前辈,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学习,掌握了潮绣各种针法、绣法,刺绣技艺逐步增强,功底扎实,擅长金银绒混合绣、钉金绣。

  近年来,刘瑞玲坚持为潮绣的传承创新发展寻找出路。一方面,她以潮州著名的景区景点为元素,将其“绣入”到作品中,并制作成摆件、扇子、挂件等,让非遗传承的道路越走越宽。同时,从2010年起,在潮州、揭阳的职校中开设特色课程,将潮绣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的服装设计工作者,使潮绣逐步以年轻人喜爱的素材融入服装设计当中。“接下来将继续把老祖宗传下的手艺保存好,并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改良再创新,把潮绣与时代、生活结合起来,使其更多地应用到生活当中。”刘瑞玲表示。

  潮州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婚纱礼服名城”,是国内外重要的婚纱礼服生产集聚地和出口基地。连年来,潮州婚纱礼服之所以能够风靡海内外市场,离不开已有千年历史的潮绣。

  在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潮绣艺术馆,记者看到,婚纱礼服上绣着各式各样精美的图案,“潮绣+婚纱礼服”的创作方式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名瑞在婚纱礼服设计上将传统刺绣艺术与时尚元素完美融合,让婚纱礼服有‘潮绣’的浮雕效果,显示出独特性,受到欧美国家诸多市场的欢迎。”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中涵表示,接下来将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利用潮绣独特的文化、技法、符号,与西方一些文化符号融合在一起,并在婚纱礼服创作中呈现出来,更好地将潮绣推向全世界,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潮绣。

  几十年来,康惠芳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突破,并将潮绣融入婚纱礼服创作中,进一步传播了潮州的刺绣文化,提升潮州婚纱礼服的知名度。康惠芳表示,接下来,希望能绣出更多好的作品,培养更多潮绣传承人,把记得住、留得下的针法在作品上呈现,将“潮绣”这张名片推广出去。将更好地将潮绣文化、图案、色彩、技艺融入我市的婚纱礼服创作中,推动我市的婚纱礼服创新发展,让潮州的优秀传统工艺和婚纱礼服走向世界,让全球关注。

本报记者 黄琼

随机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推动“潮绣+婚纱礼服”创新发展 让潮州传统工艺走向世界,赞声不绝网   sitema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