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今日面孔丨王申:深海“牧渔”,他囤起一座“蓝色粮仓” 正文

今日面孔丨王申:深海“牧渔”,他囤起一座“蓝色粮仓”

时间:2024-06-03 08:57:3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娱乐

核心提示

【人物印象】冬日的阳光照射在海面,折射出粼粼波光,海水之下鱼群纵横碧波,充满生机。作为扎根海洋生产一线的“牧渔人”,王申自大学毕业起就和深海养殖行业打交道,从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到探索海洋牧场多元发展模

【人物印象】冬日的牧渔阳光照射在海面,折射出粼粼波光,今日海水之下鱼群纵横碧波,面孔充满生机。丨王作为扎根海洋生产一线的申深“牧渔人”,王申自大学毕业起就和深海养殖行业打交道,海囤从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到探索海洋牧场多元发展模式,起座他一路见证并参与了珠海海洋事业的蓝色粮仓发展与变迁。

2017年台风“天鸽”横扫万山海域,牧渔渔排网箱大面积受损,今日几近“全军覆没”。面孔正在中山大学修读水生生物学的丨王王申参与的科研项目也在其中,那时的申深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与“海洋牧场”的海囤缘分竟然起源于一场“自救”。

“台风过境后,起座海面上随处可见被狂风拍裂的渔排,我们在蜘洲岛的网箱养殖基地也遭受重创,养殖的鱼‘出逃’大半,造成亏损一个多亿。”王申回忆说,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和同事忙着在海域清理修补,或加固平整网箱,开展灾后自救工作。

登上海岛的第一个夜晚,王申辗转难眠。与想象中惬意的海岛生活不同,王申和同事居住在靠近养殖基地的一个铁皮屋子,远离陆岛和人群,四周放眼望去就是一片茫茫无际的大海。

“那时岛上还用柴油机发电,住宿条件也比较恶劣,刚来的第一天,我就萌生了退出的想法。”

王申说,当时大家对海水养殖的印象停留在近岸人工养殖阶段,而他和导师的研究课题则将目光放到了浩瀚的深远海,率先探索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因为看好海洋牧场的发展前景,我最终选择了留下。”

大蜘洲岛养殖基地。

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7年。7年过去后,王申接手了蜘洲岛养殖基地,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麟洋公司)副总经理。也就在2023年,广东鼓起落实海洋强省战略的“风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潮兴起,王申和他的团队运营的“澎湖号”智能养殖平台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王申的记忆里,“澎湖号”最早出现在2016年,他作为前期研发团队的成员之一,见证了该平台从想法到落地的全过程。“这是全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也是一座现代海上牧场。”王申介绍,与传统近岸式养殖网箱相比,“澎湖号”水深更深,抗风浪能力更强,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高,为海洋牧场的养殖看护、环境监测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

2019年8月,“澎湖号”首次投入已通过培养标粗的金鲳鱼鱼苗,王申便开始研究水产养殖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后他和团队还开展了金鲳鱼、珍珠斑、龙趸、石斑等多个品种,完成了8季4个品类的养殖,“经过检测,‘澎湖号’养殖出的鱼品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良,基本验证了开阔海域大水体养殖的优越性。”平台养殖出的金鲳鱼也获得了养殖企业和鱼商的高度评价,甚至有来自港澳的客商争相收购。2023年,大麟洋公司共收获1500吨金鲳鱼,实现产值超5000万元。

此外,“澎湖号”除了配备有养殖功能,还可提供住宿、仓储等一系列基础设施,这让王申嗅到了另外一个商机。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大量水产品积压滞销,为了弥补“澎湖号”的亏空,他提出开展休闲渔业和海上旅游试验,按每人800元估算,一天50人,预计一个月可给当地海岛带动120万元左右的收益。

有了想法,王申立马付诸行动,他带着方案向镇上、市里的旅行社逐个推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直播中,“澎湖号”全网观看量超800万,一夜成名,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截至目前,“澎湖号”已累计接待参观旅游人数1万人次以上,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如今,深远海开发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探索离岸养殖,令王申感触颇深。“海洋牧场是一个综合的结构,从上游装备、种质资源到下游的水产加工、交易、品牌的塑造,都十分考验产业链条完整度和综合配套能力。”王申说,挺进“深蓝”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大蜘洲岛养殖基地。

目前,海洋牧场建设仍存在诸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例如种苗技术和系列装备的科技攻关,以及如何实现海洋牧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的跟踪监测和智能管理。

从一条“鱼”延伸到一条“链”,王申和他的团队提出“海上繁育产卵+陆地种苗孵化+深海养殖”联动模式,并于去年完成首批金鲳种鱼育种和产卵测试。他表示,该模式建成后,每年预计培育1亿尾优质鱼苗,可满足珠海未来三至五年内规模化、高品质养殖需求,同时也将打开陆海联动的新局面。

当下,珠海正推进深海养殖区建设,不少养殖平台项目已经落地,其中由大麟洋公司投资建设,南方海洋实验室联合中山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型数字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投用。万山渔场开始有了别样的风景。“未来,我们将继续提高养殖质量,构建碳汇立体生态模式,科学发展海洋牧场。同时,将逐步往岸基布局水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等多种产业资源,向全国各地的食客讲好万山金鲳鱼的故事。”王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