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休闲 >>正文

新品质之忧:超标添加,防腐剂成化妆品“双刃剑”

休闲986人已围观

简介近年来,“美丽经济”快速崛起,化妆品成为当下最具活力的消费市场之一,国货新势力不断涌现,但与此同时,品质安全问题也逐渐出现。记者梳理统计发现,2023年1月—2023年12月,国家药监局共发布了21期 ...

  近年来,双刃剑“美丽经济”快速崛起,新品化妆品成为当下最具活力的质之妆品消费市场之一,国货新势力不断涌现,忧超但与此同时,标添品质安全问题也逐渐出现。加防

  记者梳理统计发现,腐剂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成化国家药监局共发布了21期抽检通报,双刃剑累计579批次化妆品因不合格而上榜,新品其中超一半涉及防腐剂问题。质之妆品

  专业人士分析表示,忧超我国对化妆品违法违规行为的标添监管日趋严格,不少涉事企业并非有意为之、加防触碰红线,腐剂而是须从提高质量管控体系着手,严把原料关、工艺关和检测关等环节。同时提升科研实力水平,以高质量供给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面膜消费活跃

  引发质量问题关注

  “防腐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当中,所以防腐剂出问题的情况特别常见。”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广州白云美湾江南国际化妆品研究院院长杨成说道。

  “有些企业在开发产品时,考虑到成本等因素,往往根据经验来判断防腐剂的添加量,没有进行防腐挑战性试验。”杨成解释,防腐剂添加少了,产品会继续染菌,可能出现异味、变质甚至发霉等情况,一不小心成为“细菌培养皿”;添加多了可能会超过《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里规定的最高限量,也可能给皮肤带来一定的刺激性。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抽检通报中,面膜品类占比较高,这与市场繁荣、消费体量大不无关系。全国最大面膜生产企业诺斯贝尔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3面膜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2012—2021年十年间,我国面膜市场快速扩张,消费群体逐渐扩大,市场渗透率从2012年的32%上升到2021年的56%,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13%,预估到2024年,我国面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20亿元。

  面膜成为近年来化妆品行业当中快速崛起的一个赛道,品质也备受关注。翻看近两年抽检数据不难发现,菌落总数和违规添加药物等成分是面膜两大最突出的质量问题。杨成介绍,菌落总数超标,有部分就与防腐剂有关。使用菌落总数超标的面膜,不仅可能会导致用户皮肤不适,还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据业内人士透露,曾经流行于网上“9.9元包邮”的低成本面膜及微商圈中各种“三无”产品,为了极致压缩成本,使用“丙二醇+纤维素+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香精”的经典“白菜价”组合,把只适合用在淋洗类产品中的防腐剂用在消费者脸上,引起了大量皮肤问题。

  防腐剂频超标

  成不合规产品主要问题

  在2023年国家药监局通报的不合规化妆品情况中,记者观察到,“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CI)和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与氯化镁及硝酸镁的混合物(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为3:1)”出现频率非常高,初步估算,近九成防腐剂抽检不合规与之有关。

  这一长串化学名有一个简称:卡松。因为价格较便宜、防腐效果较明显,卡松常被用于化妆品中。“从20世纪60-70年代发明至今,卡松已经在化妆品中使用了几十年,有较长的使用历史。”广东省化妆品学会理事长、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教授杜志云指出,但是,相对于其他防腐剂而言,卡松防腐剂的过敏率较高,可引起过敏性接触皮炎等。因而国家对其添加量有严格限制。根据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卡松在化妆品中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0.0015%,且限用于淋洗类产品。

  “沐浴露、洗发水等淋洗类产品成分表中,卡松很常见”,杨成说,但因为限制用量低,工艺控制不好容易超标,更重要的是很多化妆品原料也会使用卡松作为防腐剂,企业管控稍不严格就容易出现问题。

  以2023年1月1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56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3年第3号)”为例来看,56批次问题产品中,24批次涉及卡松超标,其中九成的检出率在0.0050%以下。

  “限制用量低,考验生产工艺、企业质量控制水平,”杨成分析说,“这种情况意味着企业主动超标添加的可能性不大,要解决问题更多需要提高质量管控体系,严把原料关、工艺关和检测关。”

  “无防腐剂”并不是“智商税”

  伴随着防腐剂的争议,“无防腐剂”概念近年来开始兴起,“天然不刺激”“无防腐剂”成为一些化妆品品牌的新卖点。广州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化妆品监管科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本土企业科研实力的提升,化妆品已经能真正做到不添加防腐剂也能保证品质,“无防腐剂”也不再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

  “市面宣称无防腐剂的,是指不添加《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化妆品准用防腐剂。”杨成介绍,除了规范中明确的防腐剂,某些醇类和精油等虽然在产品配方中使用目的不是防腐剂,但实际可起到防腐作用,如1,2-戊二醇、1,2-己二醇、对羟基苯乙酮等,以及具有防腐能力的植物提取物如肉桂皮、丹参、牡丹根、丁香花、茵陈蒿等。“这些原料经过合理的搭配也可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但是成本较防腐剂来说要高得多。”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化妆品不需要添加防腐剂。杨成举例,比如在洁净度很高的环境下生产的一次性包装的化妆品如安瓶、胶囊等,因为量少、密封性能好,且即开即用完,一般不容易滋生细菌造成二次污染;乙醇含量高于25%的产品如香水,纯的油剂型产品如精油、油膏蜡质产品等,还有pH值过酸(低于3)过碱(高于11)的产品,也可不用添加防腐剂。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广州白云区目前正依托白云美湾国际化妆品研究院集群的科研优势,组织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研究院进行科研攻关,希望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推广快速检测、寻找适合替代原料等措施,大幅减少卡松超标等防腐剂问题的发生,全力提升国产化妆品的质量水平。

  多方联动

  为国货品质保驾护航

  品质是化妆品的生命线,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

  自2020年《广东省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出台以来,工业总产值达2100亿元、约占全国总量60%的广东化妆品业正由“大体量”向“高质量”转型。市场愈加繁荣,但同时,假冒伪劣现象依旧存在。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南方日报产业智库、广东省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企业代表诺斯贝尔、芭薇、立白、阿道夫等联合发起“粤妆品质消费3·15倡议”,旨在呼吁全体化妆品从业者,包括品牌、制造商、销售商,共同关注产品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尊重消费者权益,共同推动广东化妆品行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

  3月15日当天,南方+客户端《专+帮》报道栏目联合广东省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上线化妆品真伪鉴别查询平台“妆查查”小程序,该平台通过海量鉴别数据和建立相应的鉴别数据库,搭建了较为全面的鉴别系统,为品质消费保驾护航。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营造一个以品质为核心的广东化妆品市场环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相信,通过全体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和广大消费者的支持监督,广东化妆品行业必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广东省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秘书长杜洪如是说。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Tag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