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陶瓷史的“垦荒者”

  本报记者 詹嘉鹏

  潮州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垦荒者近20年来,潮州亦商亦儒的陶瓷李炳炎以自己的力量主动、自觉从事潮州陶瓷史收集、垦荒者整理、潮州研究,陶瓷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垦荒者空白,展现出一种敢为人先、潮州不忘初心的陶瓷奋斗精神。

  潮州陶瓷大规模生产的垦荒者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潮州然而,陶瓷关于潮州陶瓷的垦荒者记载却很少,国学大师饶宗颐的潮州《潮州志》中也只是略有提及。因此,陶瓷填补潮州陶瓷史任重道远,需要一股“敢为人先”的劲头。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满地,无数“敢为人先”的奋斗者搭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李炳炎就是其中之一。1981年,初出山门的李炳炎一开始是在国营百货公司当销售员,接着承包了其家电贸易部,直至后来创办东大电器公司,成为潮州“先富”代表。

  不过,财富并没有让李炳炎迷失。90年代末,在自己的生意趋向稳定后,业余热爱研读历史的李炳炎开始喜欢上了收藏古代潮州陶瓷。跟大多数为了收藏而收藏的收藏者不同,好学的李炳炎开始拿着手中的瓷器四处向专家学者请教。而在得知潮州陶瓷史研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的情况后,在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所(现为研究院)黄挺教授的引导下,他决定当一名潮州陶瓷史的“垦荒者”。

  200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广东潮州。巧合的是,同年,由李炳炎编著的《宋代笔架山潮州窑》正式出版,饶宗颐还为本书题写了书名,潮州陶瓷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认同。

  “当时我也没想到自己出版的这本书(指《宋代笔架山潮州窑》)能够对潮州历史底蕴的挖掘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李炳炎告诉记者,为了这本书,他还多次造访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潮州市博物馆等单位。

  为了进一步挖掘潮州陶瓷史,尔后8年,李炳炎到国内外进行实地采访,记录口述的潮州陶瓷史,将近代枫溪窑史还原,出版了《枫溪潮州窑(1860—1956)》一书,并发表多篇论文,完成省市多项课题研究。

  在此期间,李炳炎创办潮州窑博物馆——颐陶轩,并免费对外开放,该馆亦成为潮州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展览、宣传潮州陶瓷文化。在博物馆内,有多件李炳炎收藏的极为珍贵的古代潮州陶瓷展品。“这些藏品都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并且我们还以国家博物馆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李炳炎说。

  值得一提的是,李炳炎还将潮州陶瓷史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结合,放在国际大背景里面,提出近代东南亚陶瓷业由潮人开创的学术观点。

  在2018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项目中,我市选送的《潮州陶瓷史》项目已经通过立项,成为全省15个获立项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之一。同年,李炳炎也评上了研究馆员。“接下来,我就要开始为《潮州陶瓷史》项目奋斗了!”李炳炎告诉记者,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奋斗是幸福的。


百科
上一篇:皇权与母仪:解读皇帝与太后圣旨冲突时的选择困境
下一篇:盘点蛇类的世界之最,最大的蛇亚马逊巨蟒即将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