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庆丰收·感党恩——“潮州老农”话丰收暨首届“小潮农”直播节在潮安区举办

时间:2010-12-5 17:23:32  作者:娱乐   来源:知识  查看:  评论:0
内容摘要:庆丰收·感党恩——“潮州老农”话丰收暨首届“小潮农”直播节在潮安区举办发掘“潮州老农”时代内涵 激发“小潮农”创业创新热情本报讯记者郑媛李欢欢)你知道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潮州曾有一批农业技术能手

庆丰收·感党恩——“潮州老农”话丰收暨首届“小潮农”直播节在潮安区举办 

发掘“潮州老农”时代内涵 激发“小潮农”创业创新热情 


  本报讯 (记者 郑媛 李欢欢)你知道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潮州老农潮州曾有一批农业技术能手到全国各地指导农业技术生产,庆丰区举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收感收暨首届一笔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潮州老农”。为促进潮州新一代农人传承“潮州老农”的党恩农业工匠精神,在今年的话丰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9月22日,小潮我市在潮安区江东镇洋光村举办庆丰收·感党恩——“潮州老农”话丰收暨首届“小潮农”直播节。农直

  本次活动旨在发掘“潮州老农”勤劳、播节办乐观、潮安艰苦奋斗的潮州老农时代内涵,激发广大农村青年创业创新热情,庆丰区举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收感收暨首届内生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动能、党恩增添新力量。话丰

  活动当天分别举行了“潮州老农”荣誉称号授予仪式、小潮“潮州老农”和“小潮农”对话、潮州青年助农丰收直播战略合作签订仪式、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交流座谈会等活动,并进行“首届小潮农直播节”现场直播。

  市委副书记崔建军在活动现场指出,潮州老农文化体现了精耕细作、自信、求变的特质,要传承潮州老农的这种文化,耕出精神,种出良好家风。本次活动只是潮州老农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的一次闪亮登场,一个开始、一个序章。潮州老农精耕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耕读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接下来要一起把潮州老农这篇文章写精彩,学习潮州老农的工匠精神,传承潮州老农文化,倾心打造潮州老农品牌。

  据悉,潮州历来人多地少,农民养成精耕细作的风格,赢得“做(种)田如绣花”的美誉。这种精细的耕作方式造就了勤劳朴实、精益求精的农耕文化,也让潮州农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领先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潮州农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积极进行技术改革,推广深耕细作、增肥改土、疏播育秧、小科密植、除虫防病等先进技术;发展了大面积一年三熟制和各种水旱作物轮作制,以及多种套种形式,各项作物产量逐年提高,成为韩江平原水稻、甘蔗、黄麻的高产区之一。历史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党政领导多次到潮州调研视察农业工作。1955年12月31日,潮安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水稻千斤丰产县,受国务院嘉奖。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潮州老农把潮州优秀的农耕文化、先进的耕作观念、科学的农耕技术、富有成效的实践经验带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为当地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的提高作出一定的贡献,“潮州老农”也成为闻名遐迩的光荣称号。

  潮安区东凤镇内畔村的老农陈序怀,今年已86岁。他表示,会继续把自己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方法传授给更多的人,鼓励新时代的青年要保持良好心态,脚踏实地做工作,练就过硬本领,做农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近几年,我市农村出现了这样一种新的现象,有很多“小潮农”来到农村种地,他们都有着较高的知识背景,通过流转土地进行种植或养殖的创业,将外面的先进的理念带入了农村。科学规划、智能管理、规模生产……他们为农村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带来了一阵前所未见的农业春风。

  来自潮安区登塘镇大葫芦村李俊就是众多“小潮农”之一,他通过引领青年在登塘设立炒仔茶科研基地,开展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等活动,积极传承“潮州老农”优良传统。他表示,将接好“潮州老农”的“接力棒”,继续踏实苦干、创新争优,助力培养学有所长、扎根家乡的“小潮农”,为我市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奉献青春力量。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赞声不绝网   sitemap